【人工智能】新健社引人AI復康療程 為中風患者度身訂造復康運動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3/09/04 16:15

分享:

分享:

全新手機程式鼓勵患者在家運動。(陳靜儀攝)

由中風患者及家屬組成的團體「新健社」宣布,引入全新流動應用程式,由醫護人員利用智能平台評估,經註冊物理治療師為中風患者度身編訂復康療程。

醫護人員會按患者年齡、病情及復康部位等因素,配對合適的運動種類予患者,讓中風患者在家中可透過AI程式輔助進行復康運動,更精準訓練需要復康的部位。

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黃家星指,應用程式會針對不同程度的中風患者制訂運動,每款運動均有影片教學。他表示,使用AI輔助中風患者進行復康運動能夠提升其依從性,並且透過多方監測,促進醫患家人之間溝通。

透過AI實時追蹤動作,並即時根據動作進行評分能增加復康運動的趣味性,提升患者對運動的意欲。惟黃家星指,AI人工智能復康療程主要針對輕度及中度患者,如中風後遺情況非常嚴重,或無法跟隨指示運動,未能採用AI療程。

AI療程提供約300個運動 患者需經醫護人員推薦方可進行

中風患者需經專業人士推薦,才可進行AI人工智能復康療程,療程約有16種共300個運動,醫護人員會評估患者情況,再安排合適運動予患者。

東華三院醫療及健康科學學院高級臨床講師黃潔怡表示,如患者能完成醫護人員安排的運動,並獲得不錯分數,要應付日常生活問題應該不大。AI人工智能會偵測患者運動時的表現,幫助醫護人員跟進患者的參與度、關節的康復進度等,配合治療改善患者的情況。

新健社正就使用手機APP進行 「在家數碼復康治療」,對改善中風患者的身體機能和生活質素的成效進行評估,並招募30名首次中風,以及距離中風時間不超過6個月輕度至中度嚴重程度中風患者進行研究。AI人工智能復康療程暫時只於個別私立醫院提供,如其他中風患者對療程有興趣,需自行聯絡新健社。

中風患者:AI療程比室外運動方便快捷 幫助鍛鍊深層肌肉

吳凱琪十多年前與家人旅行,途中突然頭量,並出現休克,醫生其後指她患有先天性血管畸形,需進行開腦手術。吳凱琪憶述,此病當時為她帶來很多後遺症,包括難以辨認人、視力模糊、記憶力減退、及無法自理生活等,其眼、頭、頸部位都難以活動。

她得知自己成為永久傷殘人士後,形容「一切都要重新開始,好似bb仔一樣」。吳凱琪表示,康復的過程十分漫長,她積極找尋復康方法,參加不同殘疾人士運動,包括田徑、乒乓波、羽毛球及射箭,雖然初時比較容易跌倒,而且步伐較慢,但逐漸累積經驗後,吳凱琪慢慢上手,目前除了是殘疾人士奥委會訓練的會員,亦是香港分齡賽的香港代表。

吳凱琪指,康復後只有3個月至半年時間在醫院進行物理治療,其後就要靠自己在家訓練。吳凱琪兩個月前接觸AI人工智能復康療程,認為療程比一般室外運動方便快捷許多。AI人工智能復康療程方便她隨時隨地做運動,即使在家中、穿著睡衣,只要有只能電話就可以鍛鍊身體。吳凱琪坦言,但肌張力仍然有待增強,又指中風人士很多時會忽略一些小部位,如手部肌肉。比起室外運動,她認為療程更能幫助她訓練集中力,並有意識地做每一個動作。

她又指,應用程式會要求動作放慢,越慢就代表控制身體的力度要越使力,令身體血液循環更好,亦能夠鍛鍊深層肌肉。吳凱琪指,運動需要持之以恆,雖然腦部的復原速度較慢,但相信保持運動習慣,以及足夠時間休息,對復康進度會帶相來好處。

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hket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記者:吳穎嵛